-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疾病
一、C反应蛋白与炎症
炎症被认为是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潜在机制,它导致易损斑块的不稳定性和闭塞性血栓的形成。细胞因子、细胞趋化因子、急性期反应物和激素在炎性疾病的演变过程中至关重要(图1)。Hanriot等的研究(2008)表明,C反应蛋白(CRP)调节人类单核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单核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和进展。CRP不但被认为是炎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参与者,并且是心血管病危险的标记物。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0720人浏览
发布于:2008-10-13
-
2008年ACC/AHA/HRS 植入器械治疗心脏节律异常的指南解读
2008年5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律学会(ACC/AHA/HRS)发布了新的植入器械治疗心脏节律异常的指南1。上次的指南是2002年由ACC、AHA和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协会(NASPE)发布的抗心律失常装置植入心脏起搏器指南2。6年来,植入器械治疗心律失常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应用,尤其是ICD预防和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开展了多项循证医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如SCD-HeFT研究、MADIT II研究等,对于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植入ICD的指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3~7;(2)严重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双室同步起搏(CRT)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8~9;(3)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的认识有所深化,现有的起搏器和ICD较6年前在功能上有了很大改善10~11。
作者:江洪吴钢
有52215人浏览
发布于:2008-09-10
-
心肌梗死全球新定义解读
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改变和以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为主的血清心肌酶学改变。随着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心脏肌钙蛋白(cTn)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更加准确的无创性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心肌梗死有了新的认识。基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高血压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组成联合工作组,于2007年发布了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这一新的定义是临床、检验、心电图(ECG)、介入和公共卫生等专家共同组成的全球多学科协作团队所达成的共识。
作者:张峰葛均波
有33810人浏览
发布于:2008-09-10
-
ACCEL:睡眠呼吸障碍与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对睡眠呼吸障碍(SDB)的认识逐渐加深。SDB患病率高、临床意义重大,对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都有影响,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HF)、心肌梗死(MI)、心房颤动(AF)及2型糖尿病。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35282人浏览
发布于:2008-09-10
-
ACCEL:肾动脉介入:谁在何时得到何种获益
肾动脉狭窄(RAS)患者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或者肾萎缩。所有这些疾病在早期阶段常常是无症状的。近年来,肾动脉狭窄成为心血管医学中被广泛讨论的热点争论话题。事出有因,这种日益浓厚的兴趣和正在进行的争论源于:人口老龄化;成像技术的进展使人们发现RAS比以前设想的更常见;及有关治疗方法选择上互相矛盾的试验数据。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1086人浏览
发布于:2008-09-10
-
心力衰竭诊治的若干新进展
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心力衰竭和心脏超声组发表了有关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诊断的专家共识(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2539-2550)。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8284人浏览
发布于:2008-09-09
-
胰岛素抵抗性心肌病——临床证据、机制、可选择的治疗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是导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主要发病因素。心肌损伤发生时,心肌正常情况下通过改变底物代谢以增加能量效率,但胰岛素抵抗阻止了这一适应性反应,并通过促进脂毒性、交感神经上调、炎症、氧化应激以及纤维化等一系列机制导致心肌进一步损伤。动物模型多次证明了胰岛素抵抗性心肌病的存在,其特征为无效的能量代谢和通过增加能量利用而具有可逆性。人类临床研究也强烈支持了胰岛素抵抗与非缺血性心衰之间联系。胰岛素抵抗在非缺血性心衰人群中非常流行,并先于心衰的发展,是心衰恶化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抗交感神经的治疗预计有反应。目前可选择的具有前景的治疗包括代谢调节剂和抗糖尿病药物。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9291人浏览
发布于:2008-09-09
-
临床心脏电生理年度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中较为普遍,同时有研究显示房颤可以作为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通过预防房颤来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很有临床价值。AF-CHF临床试验是一项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4年的抽样调查共随机抽取了1376例患者,入选标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且入选前6个月内至少有一次记录的房颤发生。结果显示,总死亡率、脑卒中以及心衰恶化的发生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节律控制较心率控制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之前AFFIRM试验的基础上,AF-CHF将同时患有房颤及CHF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进一步证实了该类患者心率控制理想时没有维持窦性心律的必要。
作者:李毅刚
有26856人浏览
发布于:2008-09-09
-
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与痴呆
2008年5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HYVET试验结果明确地提出:≥80岁的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可以明显地降低卒中病死率(-39%)、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4%)及心力衰竭发生率(-64%),该试验对3845例收缩压为160~199 mm Hg的患者服用吲达帕胺缓释片为基础±培哚普利的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随访5年得出的结论。最近公布的HYVET认知功能亚组分析(HYVET-COG)对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对认知功能改善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4394人浏览
发布于:2008-09-09
-
药物洗脱支架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谁...
近来,有关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几个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提示:DES易发生晚期血栓事件。DES的安全性受到了包括FDA在内的广泛关注。有关支架的许多临床试验都是围绕DES和裸金属支架(BMS)之间靶血管管腔丢失、靶血管的狭窄以及再次血运重建率进行。以前的随机试验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入选的患者仅4%~8%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而且排除了90%以上可明显从CABG获益的存在高危因素患者,这限制了相关危险的发现,显著高估了PCI,包括DES对左主干和(或)多支病变患者的效果风险比。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7353人浏览
发布于:2008-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