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ESC2013]联合治疗改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 ——张维忠教授专访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者:张维忠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3/9/16 15:38:03    加入收藏
 关键字:联合治疗 高血压 ARB 

  张维忠教授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国际循环》:张教授您好,十分感谢您能在ESC现场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联合治疗是保证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重要手段,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并受到各国指南如近期发表的ESH/ESC高血压管理指南的推荐。您认为联合治疗如何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张维忠教授:高血压联合治疗是大势所趋,历经高血压治疗50年发展历史的验证。联合治疗的优点在于,与单药治疗或单药治疗后的叠加治疗相比,其能更有效地改善血压控制(诊室血压及诊室外血压水平),更平稳降压,并具有更高的血压达标率。此外,优选的联合治疗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更好地改善服药依从性和长期治疗持续性。而长期治疗的持续性往往是实现血压控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此外,联合治疗的优点还在于,与单药治疗或单药治疗后叠加治疗相比,早期联合治疗能更好地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这方面已得到很多临床研究证实。尤其对能耐受联合治疗、血压呈中重度升高的高危心血管风险患者而言,联合治疗能为其带来更大的治疗获益。而心血管风险较低的患者,对其血压控制以改善预后的要求与心血管风险较高患者有所不同。联合治疗在这段时间内得到很大地发展,其理由也在于此。

  《国际循环》:大量研究显示,脉压可预测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而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敏感指标。目前对于改善脉压或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张维忠教授:脉压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这是肯定的。但是,这主要取决于收缩压的增高,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与心血管事件关系更强。脉压增大往往是心血管结构与功能恶化或后阶段的表现,早期表现为血管弹性功能(包括大动脉以及小动脉的弹性功能)的改变。现有不少能评价或测量弹性功能的指标,主要包括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中心动脉压、桡动脉及中心动脉脉搏波形态(主要反映外周小血管反射波的位点及幅度)。因此,要改善脉搏波传导速度,取决于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因为收缩压降低,血管腔内压力下降,血管壁硬度相应获得改善,脉搏波传导速度即可减慢。几乎所有抗高血压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前提下也能改善脉搏波传导速度。另一个决定脉压的重要因素是脉搏波反射时间点落在收缩后期还是舒张早期。如果落在收缩后期,中心动脉收缩压会明显增高。因此,必须使小动脉反射点向毛细血管移动,故而具有血管扩张功能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具有优势,能明显改善中心动脉压和收缩压水平。除上述治疗方法外,以降低血压作为主要手段,兼顾中心动脉压降低,还有一些药物能通过提供外源性的一氧化氮(如硝酸酯类药物)或内源性产生一氧化氮(如他汀类药物),对脉压改善也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存在动脉结构改变(尤其弹性纤维断裂、胶原明显增生)的患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还需进一步研究从而开发新的有效药物。

  《国际循环》:目前,“强化降压治疗效果、优化降压治疗方案、简化服药片数”成为降压领域的新趋势。您认为单片复方制剂如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优势有哪些?

  张维忠教授:首先,简化治疗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长期治疗持续性。其必须在优化治疗基础上实施,确定好哪些治疗组分及剂量相对更多地被使用或被临床试验所证实。通过将这些药物制成单片复方制剂,可达到简化治疗的目的。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即符合在优化基础上简化治疗的目的与原则,适用于很多需联合治疗的患者。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